东北网红背刺“董宇辉”:一根玉米引发的“血案”

“某某甄选将成本7毛钱的玉米炒到6元,公司利润高达40%,还标榜谷贱伤民,纯属是诈骗”——某人设是“东北农民儿子”的网红背刺同行董宇辉。
“直播间,某某甄选同款玉米三块六一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东北农嫂背刺董宇辉。
最近,一根玉米成了顶流,当然了表面上的算计,背后其实都是利益。阿信由此想起《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句台词: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
阿信觉得这句台词不对,亦或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小人”,小人的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
最近,有两位打着东北名号暴富的人败坏了东北人的好名声。第一位是,号称东北农民儿子的某网红背刺同行东方甄选。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蹭东方甄选的流量,占据道德制高点,顺便洗白自己:你看,坏事又不是我一个人干的?现在谁谁谁也干过。原本盘算的一石二鸟之计很妙,结果被打脸了,只好惺惺作态,心不甘情不愿地道歉。
网红能赚钱其实挺好,但是书还是要读读的,不能只认钱,不认字。不妨向董宇辉学习多读点书。论长相,他比董宇辉帅多了。显然有钱并不能提升气质,这方面董宇辉完胜。
原本故事已经结束了,另一个打着东北名号的“农嫂”不答应了,强行 背刺董宇辉。“老嫂子”更狠,它是东方甄选的合作方。
有没有发现,这两位都有明显的标签“东北”和“农民”,也不知道农民咋就那么倒霉,一口气生出两极品。
不能情绪化,我们还是要思考为啥一个号称“农民的儿子”,另一个干脆叫“农嫂”呢?因为国家政策上在助农,而且各大平台也鼓励“三农”的品类,给予流量扶持,其实东方甄选强调的也是助农。如果是真心帮助农民也挺好。可是,另有一拨不是农民的人却强调自己是农民,在败坏了农民名声同时,顺便还赚走了农民的钱。没错,“农民”这个标签,是人设,更是赚钱的印钞机!
农民本身赚不到钱,凹农民人设是真赚钱!
一
本文并不在于批评谁,毕竟阿信只是个研究鬼谷子的民间手艺人,哪怕假农民冒充真农民赚钱,那也不磕碜!
法无禁止即可行!
问题就在于,背叛这件事是真缺德。“东北农民的儿子”让我感觉东北的某些人套路也挺深,虽然演技拙劣,略显浮夸。但是打压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无疑是缺德的。
一副“大义凛然”磨刀霍霍背刺盟友的老嫂子吃相就更难看,吃里扒外是真缺德。
有趣的是,你们会发现两者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没错,他们很聪明,因为我们是个道德性的国家,人人信仰道德。更为有趣的是,那些缺德的人最擅长讲道德,这是流量密码,商业宝典,成功圣经。
二者无非是在指责,一根玉米卖太贵,不道德!
讲两句我的二手商业知识,商品最基本的属性:价值。任何一件产品都有生产和传播两个环节,无论你是自产自销,自产他销,他产自销,其实都是这个逻辑。
也就是生产价值和传播价值。
比如,阿信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如果是内刊,就需要设计排版、印刷制作。如果是外刊,还需要购买书号,花发行费。这本书从word文档变成了实体书,都需要成本,这就是生产价值。
但是,这书想卖出去就需要找渠道、打广告进行营销销售。那么渠道费用、广告费用就属于传播价值,想到达用户的手里还需要邮费、人工费等。
于是,一本书的价值不再是一个简单的word文档,而是一个经过多方协作的商品。玉米也是一样,生产农产品存在生产风险、供销关系、供需关系等等综合因素。说简单点就是,农民种玉米需要赚钱,如果缺乏产业链,玉米就只能烂在地里。生产存在成本,销售一样存在成本。
网红经济供应链的基本逻辑之一就是,要么是当中间商“他产我销”,要么是“自产自销”,本身也是存在成本的。同时,越大的网红就有越大的议价权和定价权。
人家赚大钱,我们应该祝福,毕竟这也是一种劳动。
无论是“东北农民的儿子”还是东北老嫂子出于何种动机,本质上其实就是为了搞钱,所以抹黑,那就不地道了。老嫂子更甚,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自己曝光了新东方的高价,网友们就会挤进自己的直播间买自家的玉米了。
梦确实是美梦,可惜是缺德。老嫂子违反了商业契约,本质上就是缺德。最后坑了谁呢?
坑了自己,东北的真农民,甚至坑了所有东北人!
给东北老嫂子,和某位“农民的儿子”一个忠告:多读点书!实在读不下去,那我就讲两个小故事。
二
背刺盟友的事情是真的害人害己!
第一个小故事是楚国。楚怀王这个人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虽然屈原和后世的史学家们并不这么认为。张仪跟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给楚国600里地。楚怀王一想,不过是出卖兄弟而已,于是快乐地找人去骂了齐王一顿。然后就跟东北老嫂子一样,做起了不劳而获的美梦。结果,曾经的好兄弟齐国觉得很委屈,与秦国结盟,痛打了楚国一顿。“蓝田之战”爆发,楚国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第二给小故事是齐国。楚怀王这个人虽然贪财好色,但是并不让我讨厌,他只是蠢,不是坏。我最讨厌的是齐国,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年东方五国联盟抗秦,原本是有很大把握击垮秦国的。可是,联盟内部发生的矛盾,齐国觉得秦国给得实在太多了,而且跟中山国还有仇,于是熟悉的一幕发生了,其他诸侯们集体抗秦,齐国悄悄的背刺盟友,秦国得救了。那么秦国是否放过了齐国呢?怎么可能呢?六国真不是被秦国灭掉的,而是自己作死!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你害了别人,也容易伤了自己。
三
故事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人编的,这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故事,实在让人真假难辨,不相信也没关系。咱们不妨听听鬼谷子的建议。
或许很多朋友会觉得鬼谷子是反道德的,这是不对的。他有两个基本概念可以佐证:“中正”和“德为之大。
第一个概念:中正。人们普遍认为道德和利益是矛盾的,其实不是。如果一味地追求道德,势必赚不到钱,不长久。如果一味地为了利益,就势必缺德,走不远。理解了中正就明白了,要在道德与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在如今的时代,仅需保持基本的商业伦理,使用相应的营销策略其实无可厚非,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商人最基本的良知并不是不赚钱,而是保证商品的质量,至于价值,市场会给出合理的价格。同样,做广告宣传并不是作恶,分享优质的产品给用户也是一种美德。
第二个概念:德为之大。很多商人赚到钱了以后,在总结生意经时,会建立一套看似逻辑自洽的生意经,诸如“心黑了,就赚到钱了”,亦或“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其实最大的可能是,他正好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一个人如果踩在了移动互联网的脉搏上,猪也能上天。如某网红他能做大,一方面是东北老铁吃这套,另一方面是风口大于概率大于能力。无疑他已经赚很多钱的,这是本事。但是,使套路固然不是错,道德会让他赚更多,从网红变成商人,甚至成为企业家。否则一个背叛同行,背叛盟友,背叛道义的人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了,但一定会人人喊打。这个逻辑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我跟网友们一样翘首期盼:
胖东来,什么时候来无锡开分店?
本文由鬼谷道创始人,研究鬼谷子智慧的民间手艺人鬼谷信原创,鬼谷信讲透鬼谷子,助你人生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