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丨返乡创业“新农人” 热血征程不负青春




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近期,兰州团市委联合兰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共同开展“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兰州市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事迹展播活动。他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青年人的智慧、技能和韧性,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青春激情和奉献情怀。

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

返乡创业“新农人”

热血征程不负青春

时代瞬息万变,人人都想进城生活,但有这样一个青年,毅然决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返回家乡,投入了乡村振兴的事业,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热血青春。他就是苏国禄,永登县七山乡苏家峡村村民,现任永登县昱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甘肃高原红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专毕业后,他开始摸爬滚打,先后在西安、贵州等地从事酒店管理、酒业销售工作。靠着坚毅的性格、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滨河酒业集团销售中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2017年,响应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号召,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立志要充分挖掘家乡资源禀赋,带着家乡特产走出去。他在本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开始种植原生态红谷小米,通过几年的努力,规模不断壮大,产量逐年上升,实现了乡土种植资源保护和推广,同时,开发了红谷小米、红谷香醋和红谷御液白酒相关产品,打通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硬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走出了农业产业振兴之路,成为了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的带头人,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来卓越贡献。

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苏国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1982年出生在永登县七山乡。这里海拔偏高,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外征战商场的经历培养了他不断进取的品质。他从小就对这片土地怀揣着深厚的情感,或许是因为这份骨子里的牵挂,在外工作了一段时日后,他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开始向内求索自己最本真的追求,他发现目前的工作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最想要的成就感,于是他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决定将自己的青春灌溉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之上。

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选定农业品种,他开始走访村里种植能人,学经验,找品种,最后决定种植红谷。红谷(红谷子),俗称:粟五彩(又称金小米),红谷子去壳后是黄黏米,晶莹剔透,粘糯芳香,营养丰富,有天下第一香米之美称。七山乡因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最为适宜种植。

有了方向,他开始跑农技站、科研所找技术、选种子。在村里流转土地1000多亩,成立了昱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红谷小米。通过几年的努力,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产量逐年上升,他也从一个不懂技术的小伙子,变成了小米“种植专家”。同时,他种植的小米因品质优良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并且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也被评为兰州市示范农民合作社。

逐渐他发现小米加工过程中为了达到高品质产品,筛选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会产生许多废料,这些废料丢弃了可惜,应该利用起来。于是他想到了酿醋,而且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糟也是非常好的酿醋原料。他主动聘请酿醋专家给予指导,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现代酿造工艺。回来后不断探索,终于生产出来一款有特色,健康、优质的红谷香醋。

醋酿出来了,销售是问题。他充分发挥以前做酒业销售的经验,开始着手跑市场,早出晚归参加各种展会,到各大食堂或者企业推销......走过了一段艰辛的风雨历程,终于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目前,红谷香醋年产300多吨,总产值达500多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订单一单接一单,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终于形成,趟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富而思源,回报家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磨练,他从一个农业小白,蜕变为一个优秀职业新农人。他始终秉承“带头致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时,主动帮助父老乡亲,免费提供种子,适当捐赠化肥,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定价收购,还专门邀请专家到村里讲课,以此来提高全村的种植水平。在他的带领下,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和订单收购产品,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费每年创收5万多元,整治撂荒地复耕2000余亩,定单收购1000余亩,吸纳当地脱贫户务工60多人,其中残疾人1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合作社被评为“残疾人就业帮扶省级示范基地”和“永登县乡村就业工厂”。本人也被评为永登县“乡村致富之星”,荣获2023年甘肃省“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优秀学员。

返乡几年,苏国禄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致富梦想。每当提起苏国禄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七山农民中竖起一面致富带头旗,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先进典型。







END


编辑:南若愚
责编:李娟
校审丨王丹煜、张映东
来源:共青团兰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