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动植物体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动物的饲料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为动物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但植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后并不能直接成为动物体组织的成分,而必须经过消化、吸收、转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才可将植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变为动物体组织的成分。因此,研究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合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满足畜禽营养需要、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植物是自养生物,能以日光为能量来源,并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物质构成有机体。动物是异养生物,自己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必须以植物或其他生物及矿物为食物以获取营养。所以,组成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与组成动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相同。据现代分析技术测定,动植物体内共含有60余种化学元素。按它们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分为两大类: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钙、磷、钾、钠、氯、镁和硫等。其中碳、氢、氧、氮4种元素在动植物体内所占比重最大,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约占95%,在动物体内的含量约占91%。而含量小于0.01%者称为微量元素,主要有铜、铁、锌、锰、硒、碘、钴、钼、铬和氟等。
二、植物性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一)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绝大部分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复杂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按照常规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六种营养物质。
1.水分 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含量相差很大,多者可达95%,少者只含5%,同一种饲用植物由于收割时期不同,水分含量也不一样,幼嫩时含水较多,成熟后较少;植株部位不同,水分含量也有差异,枝叶中水分较多,茎秆中较少。饲料中水分含量越高,干物质越少,饲料的营养价值越低且不利于保存。水分也是动物机体内各种器官、组织的重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可达体重的一半,动物随着年龄和营养状况的不同,所含水分有显著变化,幼龄时水分含量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畜禽营养状况不同,水分含量也有差异,脂肪沉积越多,则水分含量越低。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与细胞结合不紧密,主要存在于细胞之间,称为自由水或游离水;另一种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形成难以挥发的水膜,称为结合水或束缚水。
2.粗灰分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充分燃烧后剩余的残渣。主要含有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饲料中主要有钾、钠、钙、磷、锰等,随植物生长,灰分含量逐渐减少,但其中钙、硅含量逐渐上升。部位不同,灰分含量不同,茎叶灰分含量较多。动物体内以钙含量最多,其次为磷,还有少量的铁、碘、铜、锰、钴、硫、氟等。
3.粗蛋白质粗蛋白质是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氨化物。几乎所有饲料均含有蛋白质,但其含量和品质各有不同,如豆科植物及油饼类饲料含蛋白质较多,品质也较好,而禾本科植物含蛋白质较少,秸秆饲料则最少,品质也最差。同一种饲料植物由于生长阶段的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幼嫩时含量多,开花后含量迅速下降。部位不同,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籽实>叶茎>茎
秆。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稳定。
4.粗脂肪粗脂肪是动植物体内油脂类物质的总称,是用乙醚浸出的全部醚溶。可分为真脂和类脂两大类。真脂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类脂有游离脂肪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饲料中脂肪含量差异较大,高者在10%以上,低的不及1%,部位不同,含脂量也不同,籽实>茎叶>根。动物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营养状况好的动物,脂肪含量高。
5.碳水化合物它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也是贮备物质。碳水化合物的一部分是粗纤维(动物体不含此类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含量随植物生长阶段而有差异,幼嫩时,含量低,成熟时,含量高。部位不同,粗纤维的含量不同,茎部>叶部>果实、块根。另一部分为无氮浸出物,它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少。饲料有机物质中无氮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为无氮浸出物。一般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较多的无氮浸出物,但禾本科的籽实和根茎类饲料含量最多。无氮浸出物在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也含有少量的葡萄糖。
6.维生素在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不高,但它对畜禽来说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化剂和加速剂,是物质代谢的必需参与者。对动物来说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组织和器官,但是参与调节物质代谢,不能用任何物质来代替。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异,如黄色玉米中含类胡萝卜素多而白色玉米则很少。
(二)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
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中所列各种营养的物质的数量与质量是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数,与具体使用的饲料养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这是因为植物的营养物质组成受许多因素影响。
1.饲料的种类与品种
(1)种类。青饲料水分高,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多;能量饲料中淀粉较多。
(2)品种。同一种饲料品种不同,营养物质组成不同,如黄玉米中富含胡萝卜素,而白玉米中则缺乏。
2.收获期随植物发育,含水量下降,到籽实形成期粗蛋白下降,粗脂肪下降,粗纤维含量上升。由于青草所含养分因生长期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所以正确地确定收获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择由单位面积能得到各种养分最高产量那一时机,一般来说青草的**收获期是在开花初期,最迟不超过开花盛期。
3.饲料作物部位叶子中营养丰富,远远超过秸秆,收获,晒制,贮存,饲喂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叶片损失。
4.贮存时间饲用植物的收获并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新收割的青草和掘出不久的块根与原来的植物相比有着相同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但收割后的饲料经长期贮存后,会发生很大变化,如青草经过干燥成为干草时,首先失去大量水分,其次损失一部分有机物。
5.土壤生长在不同土壤中的同一种植物,不仅产量不同,而且化学成分也有差异,肥沃的黑土,可生产出优质饲料,贫瘠和结构不良的土壤生产的饲料产量和营养价值均较低。
6.施肥施用肥料,既可提高饲料作物产量,又可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施用氮肥,可提高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施用磷肥,可提高饲料中磷和粗蛋白质含量;施用钾肥,可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钾含量,减少钙含量。
7.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及雨量分布等气候条件对饲用植物的收获量及化学成分有很大影响,在寒冷气候下生长的植物比在温热气候下生长的植物,粗纤维较多,而蛋白质和粗脂肪较少。了解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组成的因素,一方面能正确认识饲料价值,查用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做到合理利用饲料,另一方面可采取适当措施,改变饲料营养物质组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