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谢郁琪 资料来源/《谢松洲谈免疫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干燥症》(大块文化)
生物制剂新希望 及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图/熟年志 提供)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生物制剂可使用,然而有些病人因为害怕副作用宁可忍痛,以致错过**治疗时机。台大医院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谢松洲表示,疾病控制得愈好,身体状况就愈接近一般人,产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比较少。早期治疗还是最重要,疾病如果拖愈久,就愈难达到预期的疗效。
70多岁的郭先生,他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概从30几岁就开始,就诊时是从骨科转过来,关节已经严重变形。虽然还可以行动,但也不算行动自如,就像他讲的:“有时候要上下车、搭捷运,行动上还是会有一些限制。”骨科把他转到风湿科,是因为骨科大部分只能用一点传统的免疫调解药,再加上消炎止痛药来缓解他的症状,但是没办法完全解决郭先生关节疾病的问题。
经过风湿科检查,发现郭先生是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了这么多年,关节当然已经变形了。检查报告上,他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都很高,同时他的发炎指数也非常高。
我当场跟他讨论:“以现在的观点,应该要积极治疗。以前的观念常认为病久了,关节破坏了,是不是就不再发炎?但是现在从一些临床表现跟检查报告,证实发炎还在持续进行中。”
郭先生希望先调整药物,以现在健保的规范,至少要调整药物半年以上才能考虑是否需要用到生物制剂。调药以后,他其实有好一点,但半年后,郭先生还是没有控制得很理想,各种评估显示他的疾病活性还是高,关节发炎还是严重,于是我建议他申请生物制剂。
以郭先生的条件申请,生物制剂是申请下来了,可是他开始觉得这所谓的“标靶治疗”听起来满恐怖的,用药是不是更危险?副作用风险更高?他又去请教了一些亲朋好友,大家给了他不同的资讯:
“你打这个,听说身体会变差,会容易感染。”
“你又没得癌症,干嘛做什么标靶治疗?会不会反而容易得到肿瘤啊?”
太多似是而非的意见,郭先生听后更犹豫不决,虽然药物申请下来,可是他很担心,考虑再三他决定:“我觉得目前虽然关节活动不方便,也还好,目前这样,还可以忍受,所以,我想暂时就不打生物制剂了。”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熟年志2020年4月号(NO.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