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麦杆、稻杆、玉米做成的PLA绿色塑胶无法解决海洋垃圾问题 环保署统计,台湾每年可分解塑胶的使用量约1500公吨。这些没有回收标志的废弃物,就算不能进入堆肥场,至少也应该跟着一般垃圾一起焚化处理掉。但是因聚乳酸的外观跟传统塑胶长得太像,民众很容易误丢入塑胶回收区,一旦混入回收系统后,不仅无法分解,还会影响塑胶回收,造成再制的塑胶品质不良,同样形成“塑胶污染”。 “绿色塑胶”聚乳酸:,这些标榜由麦杆、稻杆、玉米做成的PLA餐具,主要原料其实是“聚乳酸”。聚乳酸来自这些植物的淀粉:将淀粉分解成糖精后,让糖精发酵产生乳酸,再将乳酸聚合、联结起来,便形成具有韧性、可受热塑形的聚乳酸。要让聚乳酸分解的堆肥条件其实颇为严苛,必须达到相对湿度90%,并处在摄氏58─70度的高温下,且同时确保该环境属于氧气充足的非密闭空间,聚乳酸制品才可自动被微生物完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 联合国最高环境科学家警告说,生物降解塑料水瓶和购物袋是海洋垃圾无处不在的问题的一个错误解决方案。 联合国星期一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大多数塑料非常耐用,导致大型塑料碎片和“微塑料”通过水流扩散到北极到南极的海洋。 在环境中崩溃的绿色塑料已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替代品销售,可以减少大量倾倒在海中的塑料废物。但联合国环境计划首席科学家杰奎琳麦格莱德告诉卫报,这些生物降解塑料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这是善意的,但错误的。许多塑料标签可生物降解,如购物袋,只会在50摄氏度的温度下分解,这不是海洋。他们也不漂亮,所以他们会沉下去,所以他们不会暴露在紫外线下并分解,“她说。